1. <code id="1611v"><nobr id="1611v"></nobr></code>
      2. <strike id="1611v"></strike>

        <big id="1611v"><em id="1611v"></em></big>
      3. <code id="1611v"><nobr id="1611v"><sub id="1611v"></sub></nobr></code>
        <th id="1611v"></th>
        <center id="1611v"><small id="1611v"></small></center>
        <tr id="1611v"><option id="1611v"></option></tr>

      4. <code id="1611v"><small id="1611v"></small></code>
        牢記新聞宗旨,加強理論學習,提升研究水平,促進經濟發展。
        2023-04-03   星期一
        財政稅務

        產糧大縣的穩產增收之路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09-14 15:17:48       消息來源:河南省經濟新聞網            

        “俺這合作社種植的水稻。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,這幾天收獲的800多畝水稻,畝產測算達1500斤,去掉成本,加之財政種地地力補貼及時到位,今年又可以盈利30萬元不成問題?!比涨?,在固始縣徐集鎮郭洼村,見到金福圓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加福時,他高興的說道。

        固始縣農業生產大縣,全縣220萬畝土地面積,可耕地面積占80%以上,連續多年糧食穩定在18000萬斤以上,曾連續八年被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。

        近年來,固始縣財政局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生產作為重中之重,積極貫徹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戰略,用足用好財政資金和財政政策,有力保障固始縣農業大縣糧食穩產增收。

        發揮財政資金作用,推動糧食生產合力

        固始縣財政安排農田建設補助資金11.93萬元,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83.5萬畝。建立了管護機制,對實際建成的高標準農田,足額安排管護經費,截至目前共安排管護經費60萬元。

        加大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。深化“科技特派員+”制度,力爭采取“聘、選、派、育”等方式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,合計安排經費100多萬元。

        “大力支持種糧主體技術培訓,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、農民致富帶頭人、農村實用人才培訓,提升科學種植水平,從而推動了全縣糧食生產連年穩產高產,這是我們多年來面向農村工作的重心?!辈稍L中,固始縣財政局徐集財政所負責人汪源介紹道。

        及時兌現各類補貼,提升糧食生產能力

        繼續實行訂單生產的優質專用品牌小麥、水稻進行良種補貼,兌現資金2000多萬元。加大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投入力度,撥付500多萬元用于小麥赤霉病防治和冬小麥促弱轉壯。

        實施水稻、小麥產業振興計劃,加快推廣茅臺酒基地小麥復合種植技術,安排資金1200萬元。落實各項農業補貼等惠農政策,持續鞏固糧食產能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120萬畝。

         “俺轉包的600土地種植,幾年來的地力、良種、農資等多方面補貼,該享受的都享受到了。所以,農業種植俺是越種越有勁頭?!标惣偵徧链宸N田大戶王同軍告訴記者。

        運用各項金融政策,壯大糧食生產規模

        該局制定了《固始縣農業信貸融資擔保貸款貼息實施細則》,對通過農業信貸融資擔保貸款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給予貼息。為30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給予信貸融資擔保貸款貼息30萬元,為多家企業“信易貸”延長貸款期限展期還本,有效緩解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。完成“防貧貸” 12000人。為水稻、小麥糧食作物完成保費3800萬元,理賠700萬元。

        積極引導合作銀行給予貸款優惠,主動上門走訪涉農企業,確保農業企業貸款年利率不高于其它行業貸款利率,切實降低農業企業貸款成本。新增農業信貸擔保業務600筆,擔保金額900萬元,其中糧食種植類在保20戶,擔保金額300萬元,有效緩解了涉農企業的資金難題。

        “下一步,我們將大力培養更多愛農業、懂技術、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,通過富裕農民、提高農民、扶持農民,讓農業生產形成規模、經營效益可觀,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,助力糧食穩產增收?!惫淌伎h財政局局長許松如是說。

        (丁昌銘 陳永佳)

        河南省經濟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        1. 本網注明來源為河南省經濟新聞網的稿件,版權均屬于河南省經濟新聞網,未經河南省經濟新聞網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使用。
        2. 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河南省經濟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        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。郵箱:hnsjjxw@163.com
        分享:

        ?
        版權聲明     關于我們      聯系我們      人員查詢
        投稿郵箱:hnsjjxw@163.com      監督電話:0371-63221121
       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4023號  備案許可證號:豫ICP備18029743號
        版 權 所 有:河 南 省 經 濟 新 聞 網 版 權 所 有

        未經河南省經濟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        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法律顧問單位:河南規范律師事務所

       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无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