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出臺《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(試行)》,將此前的“五級”技能等級延伸和發展為“八級”技能等級,形成由學徒工、初級工、中級工、高級工、技師、高級技師、特級技師、首席技師構成的“新八級工”職業技能等級序列,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。
長期以來,我國制造業體量巨大但缺乏核心技術,處于產業鏈條的末端。據人社部提供的數據,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.65億人,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,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6.2%。盡管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規模結構日益優化的高技能人才隊伍,但無論總量還是比例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要求有差距,面臨“設備易得、技工難求”的尷尬局面。
人才是第一資源。我們的“玉兔”可以探月,“蛟龍”也能下海,可見我國的頂尖技能人才有足夠的能力,但目前我國技術人才結構還存在缺陷,高技術人才存在結構問題突出、人才斷檔等現象。尤其是社會認可度不高、發展空間小成為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,這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無疑是一種制約。
沒有一流的技能人才,就不會有一流的產品。要排除目前薪酬水平低、職業技能單一、缺乏綜合素質培養等橫亙在技術工人面前的“層巒疊嶂”,一方面須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投入,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;另一方面,要探索尊重技術工人的長效激勵機制,真正拿出“真金白銀”,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和地位,改變技術工人待遇偏低等現象。
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。讓更多有志青年認同技能成才、投身技能報國,首要的是培養對于藍領職業文化的認同。而培養更多的高級技術工人,需要政府、企業、社會協同,完善技術工人評價、使用、激勵、保障等機制,實現技高者多得,從多個角度營造尊重技能、崇尚技能的氛圍,點亮技術藍領的職業榮光,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制造強國的路上走得更遠、更踏實。(吳學安)